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采购别只盯报价,要看 “全周期成本”

详情

你加班的样子,像极了没用上数字采购的自己 

上周刷到#某国企数字采购平台上线降本30%#的新闻,评论区里采购同行的留言炸了: 
“我们公司还在手写审批单,找个供应商要跑3个部门签字,羡慕哭了!” 
“上次为了对比10家供应商的价格,我熬了3晚做Excel,要是有AI帮我就好了……” 

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见的采购主管李姐——她掏出手机翻出聊天记录,里面全是“这个供应商资质齐了吗?”“审批流程到哪一步了?”的消息,“每天像个救火队员,根本没时间想怎么优化采购战略。” 

传统采购的“四大酷刑”,你中了几个? 

其实李姐的困境不是个例。我采访了10位采购从业者,发现大家都在经历这些“崩溃瞬间”: 

#### 1. 流程酷刑:填不完的表,等不完的审批
“上次采购一批原材料,需求申请→部门审批→财务审核→总经理签字,花了10天,等流程走完,供应商说价格涨了5%!”——来自制造业采购小张的吐槽。 
传统采购流程像“多米诺骨牌”,只要某一步卡壳,整个项目就停摆,采购人员只能沦为“流程搬运工”。 

#### 2. 比价酷刑:眼睛瞪瞎,也未必选对
“为了找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,我要翻100条报价,查资质、看评价、问交期,最后还是怕选到‘坑’——上次选的供应商,交货延迟了一周,导致生产线停工,我被老板骂了半小时。”——零售行业采购王哥的无奈。 
信息不透明是传统采购的“致命伤”,采购人员只能靠“经验”和“运气”做决策。 

#### 3. 成本酷刑:降本像“挤牙膏”,老板还嫌慢
“老板要求今年采购成本降15%,我每天盯着价格波动,跟供应商砍价砍到嘴皮子破,结果只降了3%——不是我不努力,是没有数据支撑,根本不知道哪里能降。”——国企采购李姐的委屈。 
缺乏大数据分析,采购人员只能“盲目降本”,反而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性。 

#### 4. 背锅酷刑:供应商出问题,你是“第一责任人”
“上次供应商送的货质量不合格,生产部骂我‘怎么选的供应商’,老板问我‘为什么没提前检查’——我哪知道他们会偷换原料?”——医疗行业采购小陈的委屈。 
传统采购缺乏“溯源机制”,一旦出问题,采购人员只能“背黑锅”。 

数字采购不是“工具”,是“采购人员的分身” 

为什么某国企用了数字采购平台能降本30%?因为数字采购解决的不是“效率”问题,而是“让采购人员从‘事务性劳动’中解放出来,专注于‘战略性工作’”。 

我研究了5个数字采购成功案例,总结出数字采购的“三大核心能力”: 

#### 1. 流程自动化:把“填表格”交给系统,你只做“决策”
某制造企业用了数字采购平台后,采购流程从“10天”缩短到“2天”——需求申请自动同步到系统,供应商资质自动审核,审批流程在线上完成,采购人员再也不用“跑部门签字”。 
“现在我每天只需要看一下系统提示的‘待决策事项’,比如‘这个供应商报价低于市场均价10%,是否确认?’,剩下的交给系统。”——该企业采购经理说。 

#### 2. 数据智能化:用“数字眼睛”帮你选对供应商
某零售企业的数字采购平台,整合了1000+供应商的资质、报价、交期、评价数据,用AI分析“哪些供应商性价比最高”“哪些供应商容易延迟交货”。 
“上次选供应商,系统推荐了3家,我查了一下,都是‘交期达标率95%+、价格低于市场8%’的,直接下单,没出任何问题。”——该企业采购专员说。 

#### 3. 风险可视化:让“背锅”成为过去
某医疗企业用了区块链溯源的数字采购平台,每一批货的“原料来源→生产过程→运输路线”都能查到,一旦出现质量问题,直接定位到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”。 
“上次有批药品包装破损,系统显示是运输公司的问题,我直接把证据发给老板,再也不用背黑锅了。”——该企业采购主管说。 

数字采购不是“取代你”,是“让你更值钱” 

很多采购人员担心:“数字采购会不会让我失业?” 
其实,数字采购取代的是“低价值的事务性工作”,比如填表格、比价、追审批,而高价值的“战略性工作”,比如供应商关系管理、采购战略规划、成本优化策略,只能由人来做 

就像某采购专家说的:“数字采购是采购人员的‘分身’,帮你做‘累活’,让你有时间做‘更有价值的事’——比如跟供应商谈判更有利的条款,比如预测市场价格波动,比如帮企业制定‘供应链 resilience 战略’。” 

对于采购人员来说,数字采购不是“威胁”,而是“职业升级的机会”: 

  • 以前,你是“采购执行员”,现在,你可以成为“数字采购专家”; 

  • 以前,你靠“经验”做决策,现在,你靠“数据”做决策; 

  • 以前,你在面试时说“我会填审批表”,现在,你可以说“我懂数字采购,能帮企业降本20%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