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采购不跟财务、销售通气?买得越多,亏得越狠!

详情

当采购不再是“背锅侠”,而是“救命稻草”
上个月,某头部新能源企业的一则内部通报刷爆采购圈: 
因关键电池零部件供应商突然因环保问题停产,生产线面临72小时内全面停摆的危机。关键时刻,采购团队凭借提前搭建的「替代供应商库」,24小时内完成了3家备用供应商的资质审核、样品检测和小批量试产,硬生生把停产损失从1.2亿降到了1500万。 
评论区里,一位从业10年的采购经理留言:“以前老板觉得我们是‘花钱的’,现在才知道,采购是企业的‘供应链防火墙’。” 

采购人员的“三重委屈”,你中了几个?
在调研了100位企业采购负责人后,我们发现,当代采购的核心困境早已不是“砍价”那么简单,而是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的三角难题 

  • 成本压力像座山:老板要求“每年降本5%”,但原材料价格涨、物流费涨、人工涨,砍价砍到供应商翻脸; 

  • 风险像颗不定时炸弹:供应商突然断货、质量出问题、甚至破产,采购要承担“影响生产”的责任,却没有“提前预判”的工具; 

  • 数字化转型像雾里看花:买了一堆系统(ERP、SRM、BI),但数据不打通,还是要手动填表格、查库存,效率没提升反而更累。 

就像一位采购小姐姐说的:“以前觉得采购是‘买东西’,现在才知道,是‘买安全、买效率、买未来’。” 

2024采购行业的“三大核心能力”,你掌握了吗?
1. 从“成本控制”到“总成本管理”:不是砍价,是算大账
某制造企业的采购团队曾遇到一个难题:某零部件的供应商A报价比供应商B低10%,但供应商A的交货周期长3天,且次品率高2%。他们用「总成本模型」算了一笔账: 

  • 供应商A的总成本=(单价×数量)+(延迟交货的生产线停机成本)+(次品返工成本)= 100万+20万+15万=135万; 

  • 供应商B的总成本=110万+0+5万=115万。 

最终选择了供应商B,反而每年节省了20万。 
结论:好的采购不是“买便宜的”,而是“买总成本最低的”。 

2. 从“被动救火”到“主动预警”:用数字化构建“供应链免疫系统”
去年,某零售企业用「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」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: 
系统通过监控供应商的财务数据(如现金流、负债率)、生产数据(如产能利用率、次品率)和外部数据(如环保政策、物流拥堵情况),提前30天预警了某核心供应商的“破产风险”。采购团队及时切换到备用供应商,没有影响终端销售。 
工具推荐:目前行业内常用的风险预警工具包括「企查查采购版」(监控企业信用)、「SAP IBP」(整合需求与供应计划)、「区块链供应链平台」(提高透明度)。 

3. 从“下单员”到“战略合作伙伴”:参与企业的“未来规划”
某科技企业的采购团队不仅负责买零件,还参与了新产品的研发: 
他们提前和供应商沟通“未来3年的技术路线”,推动供应商升级生产线,满足新产品的“轻量化”需求。结果,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6个月,成本降低了12%。 
关键转变:采购要从“执行层”走到“战略层”,理解企业的“长期目标”,比如“新能源转型”“数字化升级”,然后通过供应链布局支撑这些目标。 

#### 四、价值升华:采购的本质,是“用最低的风险,获得最高的价值”
有人说,采购是“企业的第二利润源”(第一是销售),但在今天,采购的价值远不止于此: 

  • 它是供应链的设计师:设计供应商网络、优化物流路线、搭建风险防控体系; 

  • 它是创新的推动者:和供应商一起研发新技术、新材料,推动产品升级; 

  • 它是企业的护城河:在不确定的环境中,稳定的供应链比什么都重要。 

结尾:给采购人员的3个行动建议

  • 学一门“数据语言”:不用当数据分析师,但要会看成本模型、风险报表; 

  • 建一个“供应商朋友圈”:不是吃吃喝喝,而是深入了解供应商的技术、产能和痛点; 

  • 做一个“战略思考者”:多问自己“这个采购决策,对企业未来3年有什么影响?”